家居檢疫注意事項
常見問題
若檢測呈陽性反應, 沒有病徵, 我應怎樣做?
若你進行核酸測試/快速測試而結果陽性,沒有病徵或徵狀輕微的感染人士在等候移送期間應保持冷靜,繼續留意身體狀況。由於感染人士可能需要等候較長時間才能獲安排移送,你在等候期間:
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,經常清潔雙手和注意咳嗽禮儀,盡量減低傳播病毒的風險。
如家庭情況許可,感染人士應留在自己的房間內,關上房門並盡量避免與其他同住人士有面對面的接觸、共同進餐或共享私人物品。
如果需要離開房間,須正確佩戴緊貼面部的外科口罩。
若被安排入院後會接受什麼治療?
藥物治療:
- 抗病毒藥物: 蛋白酶抑制劑Kaletra+ 利巴韋林 Ribavirin + 干擾素 Interferon
- 瑞德西韋 Remdesivir (部分醫院使用)
有需要會提供氧氣, 其他器官功能或支援性治療 (如其他器官受到影響)。
我能否繼續餵哺母乳?
母乳餵哺給寶寶和媽媽的健康帶來很多好處,包括全面的營養、抗體及活細胞,可增 強寶寶的免疫力。目前有限的研究並未有從母乳樣本發現此病毒,因此沒有足夠科學 證據顯示病毒會經由母乳傳播。然而,在餵哺母乳的過程,媽媽可能透過飛沫或身體 接觸把病毒傳給寶寶。
假如懷疑/確診 2019 冠狀病毒病,你可與醫護人員及家人商討是否適合繼續餵哺母 乳,例如所處方藥物是否適合母乳餵哺。如果你仍想繼續餵哺母乳,應採取預防措施 避免將病毒傳播給寶寶。當餵哺寶寶時,要先佩戴外科口罩,保持雙手清潔。若你感 到不適而不能直接餵哺,亦可考慮把母乳擠出。媽媽擠奶或泵奶前或接觸寶寶前,應 先清潔雙手和做好個人衞生措施。然而,媽媽因病未能餵哺母乳或想暫停餵哺,可以 嬰兒配方奶餵哺寶寶;同時亦應定時擠出母乳,以避免乳管阻塞和乳腺炎。
得知樽仔結果為陽性後,我的同住家人是否不能外出?
當你確診後,你的同住家人為密切接觸者,需要進行為期14天的居家檢疫。
核酸測試呈陽性或初步陽性後, 我會否收到通知? 下一步要做什麼?
由23/2上午9時起,市民如接獲核酸測試呈陽性或初步陽性的電話短訊通知,需盡快填妥短訊内附上電子表格連結,市民亦可到衛生防護中心的「傳染病公眾平台」網頁填寫資料(平台網址︰ https://www.chp.gov.hk/cdpi/)。 之後,要等候入院或社區隔離的安排,詳見 家居檢疫人士 和 尚待移送入院或社區隔離設施人士安排
由3月7日下午6時起,快速抗原測試呈陽性的人士需要向「2019冠狀病毒快速抗原測試陽性結果人士申報系統」 報告結果。衞生防護中心會跟進申報者及其所提交的資料。
市民如無法使用網上平台,亦可致電1836119登記個人身分証及電話號碼。衞生防護中心會聯絡市民以完成申報程序。由於熱線需人手處理,透過電話申報的個案處理時間較網上申報長,請盡量透過網上平台申報。
如果我確診新型冠狀病毒並須留院治療、或要入住檢疫設施,我的寵物會怎樣?
作為預防措施,如果你的寵物是哺乳類動物,牠會被送往漁農自然護理署(漁護署)指定動物居留設施接受為期14天的檢疫和獸醫學監察,及按情況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測試。若獸醫學監察和有關測試結果理想,你的寵物將被交還。
如你的寵物並非哺乳類動物而在你不在家的期間需要照顧,你可安排可信賴的親友代為照顧。漁護署的動物管理中心亦可暫時代為照顧你的寵物。
若需更多資訊,可查閱 “因新型冠狀病毒而應衞生署指令須進行檢疫者的寵物安排”。
如需親友支援時,有什麼需要注意的防疫事項?
非同住親友:
不可以進入家居檢疫人士屋企;
帶口罩:建議帶兩個外科口罩,或者一個外科口罩(裡層)和一個布口罩(外層),或者帶一個KF94口罩;
接收送遞物品:建議你採用非接觸付款方法。上門送遞物資的親友只可將物品放到單位門外(如單位外的椅子上),不可進入屋內,以減低感染風險。同時,你應避免與家居檢疫人士面對面接觸, 應等待親友離開樓層時,才接收送遞物品。
更多確診者注意事項,請參考香港醫學會"防疫錦囊"
我已經向醫院求診,正在家中等候 (或正在居家檢疫),我可以做什麼避免傳播給同住家人?需要自我監察病狀嗎?我家細小,無獨立房間,我可以怎樣做?
因新冠肺炎主要由飛沬傳播,故阻截飛沬傳播很重要!
戴口罩- 在家中應長期及正確佩戴口罩,包括在佩戴口罩前及脫下口罩後保持手部衞生。口罩應丟棄在獨立有蓋垃圾桶(在家中可使用獨立垃圾桶或用膠袋密實包好才丟棄)。同住家人可考慮配帶保護力較強的N95及經常更換口罩。
勤潔手-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,尤其在觸摸口、鼻或眼之前;觸摸家中洗手間或房門門把等設施後;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,如咳嗽或打噴嚏後。洗手時應以梘液和清水清潔雙手,搓手最少20秒,用水過清並用抹手紙或乾淨毛巾抹乾。如沒有洗手設施,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,使用含70% 至80% 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亦為有效方法。
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聚-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有面對面接觸,如没有獨立房間應長期及正確佩戴口罩; 如需要共用洗手間,應在每次使用後即時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清潔和消毒; 不要共同進餐或共享私人物品(包括餐具)。
盡可能打開窗戶以保持單位空氣流通。
每日清潔和以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消毒家居環境。
如果確診者是兒童或青少年,作為家長或照顧者需要注意什麼?
家長及照顧者需要注意的事項:
觀察病情
記錄病童病徵開始的日期和時間。
定時觀察病童的體温並作記錄,如懷疑有發燒情況(正常體溫為 36.5 - 37.5°C),應每相隔四小時以耳探式溫度計量度體温。微燒、頭痛、喉嚨痛可以服用止痛退燒藥,例如撲熱息痛。
觀察病童的進食量,和大、小便次數和量。
每天觀察及記錄病童有沒有增加症狀如咳嗽、流鼻涕、喉嚨痛、嘔吐情況等。
觀察病情有否惡化情況最為重要,例如出現面色蒼白、呼吸急促等。
個人衛生及生活習慣
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,保持適量活動、充足休息和睡眠以提升免疫力。
照顧者和病童須時刻妥善戴上外科口罩,以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。
教導病童注意個人衛生。進食前後、如廁後或接觸不潔物後,必須用洗手液和清水洗手。
教導病童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覆蓋口鼻,然後小心掉棄紙巾到有蓋垃圾桶,再徹底清潔雙手。
病童應使用個人餐具、水杯、漱口杯、牙刷和毛巾,不應和其他家人共用個人物品。
家居環境及衛生
應遵從衛生防護中心指示留在家中,照顧者和病童儘可能留在一個房間不要與其他家人接觸。
打開窗戶以保持空氣流通。
如家居環境許可,病童與其他家人使用不同用膳空間或分時段用膳。
如果家居環境容許,請安排病童獨立使用洗手間。如需共用洗手間,各家人的毛巾、個人衛生用品應隨身拿走,分開存放。
病童使用的洗手間需要定時用 1:4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。
每天以 1:9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家居並以 1:49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潔病童玩具
確保廁所去水渠 U 型隔氣長期儲水,防止病毒散播。
病毒檢測
如使用病毒快速抗原測試套裝,應遵照測試套裝內指示完成所有步驟。請妥善處理用完之測試套件,掉棄到有蓋的垃圾桶。
緊急情況
一旦發現病童呼吸困難、嘴唇發紫、心口痛、心跳加速、神智突然模糊、持續發高燒、抽筋跡象或進食困難等徵狀出現,應馬上召緊急救護車送院。
如果家長核酸檢測 / 快速測試呈陽性,如何照顧小朋友以避免傳染給子女?
盡量請其他屋企人幫手照顧小朋友,如果冇其他屋企人可以幫手,唯有雙方都戴口罩,做好手部衛生,保持空氣流通,避免共用物品。